看了電影《燈火闌珊》,雖說是以霓虹燈的興衰說「燈火」事,但又很自然想到出處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辛棄疾式的浪漫:在找了許久許久之後,突然回望,那個人就在燈火將近散盡的昏暗處。〈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也超越時代,如果再來一個直白、現代的版本,就是〈花千樹〉裡頭黃偉文筆下的「戀愛若然像旅行 / 風景看盡至甘心 / 就怕給你走遍世間仍可能 / 疑問宇宙有沒世外桃源 / 尚要覓尋」。
完美的人並不存在
想必我們仍然渴望著「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愛情。在云云對象中,很難不因比較而不斷尋覓吧:A君專業較有潛力、B君個性溫和幽默、C君家庭背景優秀,在一輪較量和比較後,卻發現完美的人並不存在。這個尋覓的過程,也同時是對自己的期望值的調整期,初戀和第五位對象之間,必然地存在不少放棄以及面對事實的時刻。
尋覓之間,口說隨緣,但內心多少都有點不安:「到底那個注定的人在何處呢?或是早已錯過卻不自知?」特別是女人,道聽途說著那些「女人唔等得」的追趕式迷信之說,害怕前方森林無人再出現,於是隨意找個人交托終生。
比較有耐性的,在經過不知多少次的希望和失落,在幾近心灰意冷之時,那個人出現了。儘管周遭昏暗,卻不曾害怕眼睛會看過頭,那一瞬的回首,是必然會發生的,隨之的是發現他身上擁有一切你期待的特質。比起回首當刻的浪漫,說白點,沒有經歷「眾裡尋他」,人才不懂得珍惜呢,不是嗎?
請相信,每個人的「那個人」都早已安排好了。那個人就在前方等著,或是早已出現於你的生活中,只待你回首。
撰文:C
圖片來源:《燈火闌珊》劇照
Tags :
習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