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常笑「宅男」、「乾物女」活在自己的世界,好像人生很無意義,但「宅」其實也是一種美德,「宅」也有很多好處,喜歡「宅」於我們的工作、生活和精神健康都同樣有益處。
喜歡「宅」是一種獨立性
還記得《好集慣》之前也介紹過「一個人露營」,在日本solo camp早已大行其道,追求的正是跟自己獨處,聆聽自己的內心,是一種很有效的沉澱。不少人留言大聲叫好,但有人也說:有起事上來就大檸樂;那麼,「宅」的好處便顯而易見,一個人「宅」在家就像一個人露營,甚至「文青」一點,真的在房間裏紮個營,放點大自然的音樂,幻想自己身處野外又何妨,反正閂埋房門無人知。另外,說點奇妙的,可曾發現很多藝術家創作時都愛收埋自己閉關?「宅」的另一大好處是提升創造力。California’s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創造力心理學專家Gregory Feist專門研究創作心理,他認為和創意息息相關的性格特點是願意接納新角度,但同時不介懷社會規範,平日處事有一定的獨立性,喜歡「宅」正是這獨立性的一種表現。
社交疲累症
或者你會說看過不少研究都指出「宅男」、「乾物女」活在自己的世界,生活缺乏社交會引起精神健康問題;但相反,可曾想過太多的社交也會令人覺得疲累?有研究指出一大班人聊天、玩樂的確可以令人放鬆或減壓,但若時間超過3個小時後便會引起疲勞,即是說社交都要花上精力和付出代價。
這裏想強調的不是要人「宅」,而是要尊重他人「宅」;我「宅」故我在呢。
撰文:Heidi Wong
圖片:《Her》劇照
Tags :
習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