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希望所有教育工作者、家長,甚至小孩子都讀一讀《小孩事不小》這本書。不是廣告。也不是因為Ms Yu是人氣Facebook專頁版主,而是一份對教育的熱誠,她相信一切源於教育。道理不是高深,但就是很真摯。「我四歲的時候,每次輸了都會哭,但是因為我已經六歲,所以輸了不再哭。」她很喜歡說故事。
小孩子一定會問:「為什麼?」
如果聽了這個故事,大人可能頭也不回想也不想,但小孩子一定會問:「為什麼?」長大了,是否不應該再為失敗而哭?小孩子滿腦疑問。
書的第一章節〈老師,你為什麼當老師?〉,可以想像 Ms Yu 雖然是教師,但就是愛發問,接著,她引述教育哲學家 Rudolf Steiner 所說:“Where is the book in which the teacher can read about what teaching is?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are this book.”意思是:只要願意閱讀孩子,我們自然明白何謂教育。
故事一:不知道 This Old Man 與 Ten in the Bed 是兩首幼稚園孩子都愛唱的歌。每次唱完歌,我通常都會問孩子一些問題,為的是希望開始培養他們思考音樂的習慣。
「你較喜歡哪首歌?」這是最簡單直接令孩子思考的問題。
「不知道。」孩子心不在焉地說。
每次聽到這句「不知道」我都會無名火起。「甚麼叫不知道?我並不是問你如何造火箭,而是在問你的意見。只要是有思想、有用腦袋的人,都會知道自己的意願。」
「對啊,你跟我的意見可能不同,所以不要害怕說出自己所想。」
故事二:討論失敗大會
小女孩說:「我從來都不玩會輸的遊戲!」
「為甚麼呢?」
「因為我常常輸,永遠都不會贏。」
接着,Ms Yu 返回白板前,問大家一個問題:「小時候自己參加過的所有泳賽都輸掉了,我應該從此以後都不再游泳嗎?」
「沒可能!如果你突然停止游泳,你會沉下去的。」一個孩子說。
「不應該,因為其實游泳很好玩呢!」另一位孩子又說。
結果:這一堂課變成「一人一個面對失敗的故事」分享大會。
「我四歲的時候,每次輸了都會哭,但是因為我已經六歲,所以輸了不再哭。」
其實,每個孩子雖然年紀輕輕,面對輸贏,其實已經建立了一套見解。
細心聆聽,答案近在咫尺
看到這裏,還不明白 Ms Yu 的心思嗎?她愛說故事,相信故事的力量,但這些故事並不是天馬行空的,其實就是小孩子的故事,她說:「小孩子其實並不難懂,他們所思所想,就迴盪在上課時的吱吱喳喳之中⋯⋯」擦亮眼睛,細心聆聽,答案近在咫尺。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are this book.”
撰文:郭晞雅
圖片: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