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起流行音樂,爵士就是一種未知和即興。」翻騰三周半創辦人之一Timothy簡潔地為爵士樂定義。2021年疫情下,幾位爵士樂手本着對爵士樂的熱誠走在一起成立樂隊「Fountain Collective」,到現在發展成一個集教學、演出和練習場地一身的爵士自由空間「翻騰三周半」(Fountain De Chopin),為一眾爵士新手舊友打開未知的大門。
梗味十足的名字 「翻騰三周半」起源
由七位樂手組成,當中有saxophone、Trumpet、Piano、Double bass、Drums和Piano。組成的過程和改名也有相當的「即興感」,訪問間,Timothy和Brian提到Fountain一詞是來自一位法裔藝術家杜象 (Duchamp) 的作品《噴泉》(Fountain),這雕塑作品的外型是一個男性小便斗,杜象買了它回來後就在上面簽了假名,然後將它送去參展,為的是挑戰當時極保守的現代藝術規則,叩問藝術本質。創辦人之一的Bowen因而有感而發,取Fountain一字來強調爵士樂當中的自由、無規則,以及挑戰固有想法的態度。
「翻騰三周半」除了食字食音外,品牌標誌上亦有一個跳水的人,意思是「翻騰三周跳入未知的地方」,而英文名亦以古典作曲家蕭邦名字Chopin的食音,向他致敬。
也許這就是爵士人的DNA,無束縛、自由發揮。
即興和自由的爵士樂
相比起流行音樂的直白曲式、明確主題和節奏,或是古典音樂以作曲家和樂譜為導向的特色,隨性的爵士樂似乎拋棄了這一切束縛,它的自由創作空間大,強調瞬間和現在,而幾位樂手的創作亦因當下的氣氛、觀眾反應,以至樂手當下的狀態而決定作品該如何呈現。「將我們喜愛的帶給未接觸過爵士音樂的人,就是我們想做的事。」
他們將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本地廣東歌糅合了爵士元素,例如最近他們的Y2K Big Band以18人爵士樂隊形式,大玩香港人必定聽過的經典廣東歌,將謝霆鋒的《活著Viva》改編為爵士版本,令觀眾能在熟悉的旋律「嗅」到一陣爵士味。可到此收聽
因為好玩,所以想人人都有可以一齊玩
爵士樂在香港的音樂文化下被定義為少眾;本地各處會有小型酒吧讓爵士團體進行演出,亦有大大小小的爵士音樂節,但規模始終未能與流行音樂會相提並論。「翻騰三周半」一直想將他們每日接觸的爵士樂讓更多人認識,將場地往表演、教學與租場三個方向繼續發展。令到不論是新手還是舊朋友,都能在這空間下找到自己的爵士樂「出口」和「入口」,除了音樂演出,也做一些實驗性項目,將舞蹈、音樂、影像加起來進行藝術展演。
「翻騰三周半」在四千呎空間下,沒有太大使命和束縛,只想透過一場場演出和合作,滿足樂手最原始的表演慾望,所謂的意義就爵的「當下」。
撰文:Tiffany Chan
攝影: 信哥 @Weak_chick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