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江原道橫城某個村落裏,有一條涓涓的小河,98 歲的老爺爺曹炳萬和 89 歲的老婆婆姜溪烈身穿傳統的韓服,雙手緊緊牽在一起,他們由年輕時便習慣出門一定要緊緊牽着對方的手,穿上韓服情侶裝。一年四季。
春暖花開,老伯伯會摘下鮮花插在婆婆的頭上;到夏天,二人閒坐納涼,在河邊百厭地用腳敲打水面;至秋天,兩人又充滿孩子氣,公公拾起婆婆打掃着的落葉扔向她;冬天了,二人竟然會打起雪仗來,像是兩個老頑童。二人加起來差不多 190 歲,這對白髮滿頭的老夫老妻每一年、每一天都過得如同新婚一樣,興許是幸福的最佳典範。
相信人們看見都會渴望活得像他們甜美與幸福,但真正的生活就是要經歷苦難。某天,老夫妻心愛的小狗去逝,自那天起,老爺爺的身體也愈來愈差, 院子經常會傳來老爺爺的咳嗽聲。爺爺說自己再活多兩年就 100 歲了。婆婆笑說,要活到 100 歲?到時候誰給你做飯?⋯⋯我們之中總要有一個人要先離去,總要有一個孤獨面對。
終於,老爺爺先離開人間,婆婆獨自於墳前流淚。但她告訴他,自己會好好過日子。
這是來自韓國紀錄片《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的畫面與動人情節。導演花上一年多的時間,紀錄了老爺爺曹炳萬和老婆婆姜溪烈的生活日常——「不要跨過那條江」源自韓國一首民謠,內容唱着一位丈夫為保護妻子,不讓她過河,而自己過,結果卻不慎墮入河中。紀錄片中的夫婦真實成婚 76 年,一直相親相愛,陪伴與守候,就是最漫長的幸福,多得對方成就了自己美滿一生。這段最後的時光被拍成紀錄片,讓人們重新懂得,細水長流的愛情總是比轟轟烈烈的動容來得更悠長。上映時感動萬千人,開創了韓國獨立電影首個 400 萬觀影人次紀錄。
爺爺曾如此說,「人生與花和樹葉都是一樣的,我是樹葉就在春天茂盛生長,在夏天享盡雨水的拍打,到了秋天就隨寒霜掉落,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當初年少像花朵含苞待放,開花後的樣子雖然美,最終都要隨歲月流逝,枯萎衰敗,歸於虛無。」生命結束,只求情與記憶能長埋心裏,或許,直至下一世。
撰文:郭昊軒
圖片:《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