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同心抗逆

看不見的抗疫需要 視障義工登門送暖

疫情持續在社區蔓延,人人四出找物資,但對看不見的人來說,資訊總是遲來一步,剛剛聽到消息時,物資早已被搶購一空,面對空空如也的貨架,他們只能向親友、義工求助;沒有物資的人,乾脆足不出戶,連月來只能留在家中。黑武士失明人體育會主席陳柏亨(Endy),雖然右眼失明,左眼剩三成視力,只能看見左眼前方的部份影像,周遭漆黑一片,仍無阻他四出為視障人士張羅物資,逐家逐戶登門送暖:「知道他們不夠防疫物資,我們找到口罩,便馬上組織活動。」

Endy(右一)雖視力受損,仍四出向有需要的人派發物資。

疫情陰霾下 看不見 困難多
對於視障人士來說,每次出門,都是一場硬仗。當人人對門柄、電梯按鈕等避之則吉,視障人士卻要以手代眼,靠觸感了解自己身處何方,欄杆、密碼鎖,通通都要摸。現在的電梯大多隔著層膠片,Endy乘電梯時就要把按鈕從上到下摸一遍,才能找到目的地:「現在的按鈕不太清晰,要不斷摸才能找到,有時候按錯了,看見它發光,才猜到原來自己按錯了。」而失明人士更看不見飛沫從何處傳來,不知身邊的人有沒有戴口罩,所以每次聽見有咳嗽聲,都會特別緊張。

表面的困難多,看不見的內心,負擔更多。與家人同住的視障人士,除了要擔心自己受感染,更害怕連累家人:「我在外四處胡亂觸摸,怎麼辦?家人們不是視障,我會不會連累到他們?」而獨居的視障人士,由於缺乏物資,不敢外出,每天只能在家對著四道牆,重覆聽著收音機、電視聲響在耳邊徘徊,百無聊賴。有人從疫情開始,便幾乎沒有踏出過家門,親人亦甚少前來探望。「他們的生活圈子本來就窄,現在就更加窄。他們不外出,不接觸社會,又買不到物資,會覺得自己沒有用,產生更多負面想法。」看得見的困難,我們尚且能夠以物資援助,但看不見的情緒,卻難以紓解:「我們無法撫平他們(的內心),可能我們送二、三十個口罩,都難以安慰到他們。」

守望相助 視障人士共渡時艱
同為視障人士的Endy,深明他們的困難,於是兩度組織義工活動,收集口罩,罐頭等物資,與義工們一同將物資送到視障人士的家門前。兩次活動都能迅速籌備,全賴義工們一呼百應,Endy不禁感嘆:「到了這種時間,願意幫忙的人很多。每次舉辦這種活動,就很快有資源來到,甚至有的朋友想幫手,卻沒有這些平台。」而即使疫情嚴峻,視障人士之間,仍會互相關顧:「有的視障人士很好的告訴我們,自己暫時夠物資,可以暫時不申請,有多餘的才要。」他們亦會留意哪裡有物資申請,互相通報消息,一同共渡時艱。


每次有活動,義工們都一呼百應,有的義工更帶同小朋友一起派發物資。

有的視障人士比較被動、缺乏自信,在疫情下,他們的視障朋友無法上門接觸他們,Endy更無法找到他們,想幫也幫不到,只能依靠他們身邊的親友、鄰里。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幫忙?Endy說,看見視障人士,我們可以主動上前了解他們的防疫物資是否足夠,起碼讓他們有口罩可戴,如果附近有視障朋友居住的話,可以主動替他們買生活物資、和他們聊天解悶。疫情陰霾一日未散,鄰里在協助視障人士的角色就更加重要,而Endy亦會留意視障人士會員的物資消耗量,適時再為他們提供協助。

撰文:Kathy Lam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