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幫襯小店

我們會捲土重來 瀾之茶居

「迪士尼?我有份起。」這不是開玩笑,瀾之茶居老闆Danny笑說。他是一個建築師,也是一個設計師。職業所需,他強調,自己的一貫理念:以人為本。所以,當初創辦「瀾之茶居」,目的正是讓人有一個「香港」的感覺,尤其是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可能我自己正是那個時代長大,或是那個時代正成就今天的我,當一想到經營餐廳,我便想重塑六、七十年代裝飾。」

所以,甫一踏入「瀾之茶居」懷舊的燈飾昏黃的燈光,牆上掛滿六、七十年代報紙剪報或電影海報,復古的玻璃櫥窗和花紋地磚,很王家衛,很《花樣年華》。「那真的都是古董舊物,單是裝修已花了二百多萬。」但Danny不是那些貪得意有錢沒錠使的人,開餐廳的初心源於一次失意時到台灣散心。「當我在台灣生活時,幫襯了不少小店,發現台灣的食店生闆大多是敬業樂業的,哪怕只是一碗紅燒牛肉麵。」於是,Danny萌生了開餐廳的念頭。

小手工傳統點心粵菜

「像是老土,餐廳是一個讓人慶祝或相聚的好地方,人們慶祝紀念日子或是有朋自遠方來,都想找一間好的餐廳吃一頓飯。」而他更堅持一定要做手工傳統點心粵菜。「廚房的班底都是來是車氏粵菜軒,那是我很喜愛的餐館;但我從不干預廚房的運作,在廚房他們才是專家。」打開菜牌,大多小菜數十、一百有交易,豉汁蒸排骨、陳皮牛肉球、乾炒牛河、星洲炒米,也有一些鑊氣小炒及小菜。「那才是香港飲食文化的底蘊。」只是,話鋒一轉,Danny諤然地說,「但短期內,想吃 『瀾之茶居』你可能要去台北了。」他苦笑說。(編按:「瀾之茶居」在台北有分店)A group of dim sum baskets

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讓我們捲土重來

又是地產覇權惹的禍。「誰都知這幾年北上消費、租金壓力令食肆經營不易,北上消費我不怕,畢竟餐廳亦吸引了不少遊客,香港懂得吃的都願意花,但租金卻讓人吃不消,這間舖租金二十萬,業主一毫子也不肯減,就算客滿都可能只用來交租金,那麼我為什麼要做?」Danny沒有透露賺錢或蝕錢,只是心有不忿。「我相信硬件業主可以取代(店舖),但軟件(食物和裝修)你不可能募仿過來。」在「瀾之茶居」IG的告別帖子寫着:

「點心是香港獨特的飲食文化,代表着香港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社交方式⋯⋯我們瀾之茶居在太原街裏開了這小小的懷舊店舖,讓大家能在這繁華的鬧市中感受60-80年代的爛漫氛圍,品嚐師傅每天早上新鮮製作的手作點心。

很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我們很快會捲土重來,以新一個面貌再見大家!」

瀾之茶居
台北松菸店: 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誠品生活館松菸店B1

撰文:郭昊軒 
圖片:Don @weak_chickens

Tags : 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