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也試過第一次聽一首歌便能記得它的主旋律,有些歌明明聽過很多遍卻總是忘記,原來這不只關乎樂理,更是一種心理學,心理學家會把特別容易洗腦的歌稱為「不自主音樂意象」(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它甚至是一種無法控制、會在腦中揮之不去的旋律,因此也有人稱之為「耳蟲」,像寄生在耳朵內的音樂播放器。
這些洗腦歌通常都有幾個共通點,就是樂譜簡單、節奏強勁和重覆性高,最常見的例子有廣告歌和兒歌,像「如果太多牛奶味,朱古力味冇掟企」,即使事隔幾十年沒聽過,還是可以唱得琅琅上口;洗腦歌也常應用在流行曲上,要數近代代表,肯定包括 Lady Gaga 的《Poker Face》、《Bad Romance》和《Alejandro》等現象級作品,還有 YOASOBI 的《Idol》和《勇者》等。
細想一下,其實每位知名歌手都至少有幾首洗腦歌,在 80,90 年代我們會叫它 K 歌,今天聽完,明天到 K 房便懂得唱,這些歌代表著某一代人的青春。音樂沒分高低,即使是洗腦歌也有不少是難度極高,只能記得,不能演繹。
你最喜歡那一首洗腦歌?留言跟我們分享。
Tags :
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