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覺,身邊總有幾個朋友與另一半好似樣,甚有「夫妻相」?
不少人在拍拖前都會羅列一堆理想擇偶條件,但在現實生活中所選擇的伴侶卻往往與自己列舉的「理想型」南轅北轍,如果要說唯一一個共同點,就是另一半樣子與自己總有某幾分相似 —— 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潛意識可能喜歡像自己的人呢?
面相 被忽略的擇偶因素
在眾多耳熟能詳的擇偶條件之中,外表毋庸置疑是大家最關注的一環。除了特別偏愛某類型的「外貌協會成員」外,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會期望未來伴侶的外表至少「順眼」,但原來「順眼」,就是與你似樣的人!
著名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Justin Lehmiller 在2013年的一個研究中就有一個驚人的發現:即使在一堆異性照片中,大部分被研究的對象仍然會毫不猶豫被自己樣貌所合成出來的異性照片所吸引。這個研究結果顯示,人的潛意識會令我們去親近和自己外貌相似的陌生人。著有《Tell Me What You Want》的社會心理學家Justin Lehmiller也表示,在我們不自覺的情況下,我們總是會被熟悉的事情所吸引,「你對自己的長相感到熟悉,這也是為什麼當你看到有人跟你擁有一些相似的特徵時,你會比較容易對他產生好感。」間接反映了人的自戀特質。
人類天生是自戀的生物?
這個「自戀」現象,早於1935年就已經有科學家嘗試解釋。奧地利動物心理學家Konrad Lorenz從動物身上發現,牠們會潛意識地把初生時期張眼所見家人的面貌特徵銘記在心,然後在長大後會不自覺地渴望尋求與家人面貌特徵相似的另一半。大量的科學家在後期研究發現,這個早在動物身上發現的「銘印」(imprinting)原則亦同樣適用於人類的擇偶行為。美國學者DeBruine總結這種「自我尋求」(self-seeking like)的傾向,是所有人對自我肯定的追求,而相似的另一半亦更能獲取自己的信任。換言之,人類的這個自戀擇偶傾向,早已植根在人類基因當中。
找一個與我們「相近」的人無可厚非,即使我們身邊的家人朋友,在性格及價值觀上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相近才能建立一段輕鬆、快樂而長久的關係。在這個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社會中,每個人都總會渴求找到知心的另一半,好讓自己內心可以安定下來,不過現實環境之中畢竟還有更多考量,單靠基因所遺存的「自戀傾向」可能還遠遠不夠。
「問愛戀易學難精可否惡補」,漫漫長路,要真正建立一段細水長流的關係,最重要的,還是要靠雙方的溝通和付出吧。
撰文:夏洛
圖片: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