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好集慣》之前寫過:【習慣發現】香港一共有 2,549 籃球場?
由美國攝影師 Austin Bell 拍攝的籃球場結集成書,讓我們重新發現本地的城巿小風景。的確,不得不讚近年香港的公共空間設計,大膽的使用色彩和線條,令本來刻板的公共設施變得色彩繽紛,倍添活力。繼青衣長亨籃球場、九龍灣啟業停車場上蓋籃球場,到屯門愛定籃球場。最新翻新的則是灣仔灣仔道籃球場。
本來地理位置已經有趣,位於灣仔道和軒尼詩道交界,四周高樓林立,現在將球場換上灰白橙藍綠的色彩,最值得讚頌還是在灣仔道對下的石牆,設計上巧妙保留了原有石牆的紋理與形態,隨着石塊凹凸髹上不同顏色不同色塊,既能突顯石牆的原有形態,也增添趣味。不過,最引起籃球迷熱烈討論的地上寫着的四分線,籃球哪有「四分波」呢?原來,在國際籃球總會並不存在四分波,但其實菲律賓籃球聯賽去年真的首設「四分波」的職業比賽,追溯歷史是在 1986 年漢城亞運男籃決賽,中國憑着張勇軍在最後關頭連入 4 球三分波奪得金牌,於是國家體委為了鼓勵射手訓練遠射,破天荒將「四分波」引入本土青年聯賽,規定「當一位球員命中 4 球三分波後,該球員其後射入的三分波全部當作 4 分計算。後來,又因球員在新比賽模式下過份依賴遠射,但命中率欠佳,「四分波」規則又被取消。(*)至於為何灣仔道籃球場會設四分線?據康文署回覆傳媒查詢,籃球場主要用作康樂用途,非作正式比賽之用,加入四分線是為了增添樂趣。
*參考資料:https://www.sportsroad.hk/archives/562202/冷知識|灣仔籃球場新設計引熱議-四分波概念從何/
撰文、相片:郭昊軒
Tags :
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