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你寫訊息時會不會打「。」?

如果你熟悉日本文化,可能知道句子中含有「。」會令人產生恐懼或心理壓力,甚至連日媒《產經新聞》都有專題報導。雖然筆者也是一個哈日一族,一年都會返 5、6 次鄉下,但有時也不明白日本人為什麼特別恐懼句號?以往,有人怕電話響起,有人怕已讀不回,有人怕網絡用語,到現在怕了一個「。」。

是咁嘅,據報導分析,在日語這稱為「句號騷擾」(日語:マルハラスメント,簡稱マルハラ),背後的原因是:年輕人習慣即時且連續性的交流方式,才有存在感,當句號出現時,那一刻便感覺被「中斷」或「斷裂」,就像對方在冷漠地切斷了關係,隨即感到被疏離。

簡單舉個例子:

知道了: 較為中性,沒有標點也很平常;

知道了!:感覺很 friendly 很熱情;

知道了~:比較 friendly 親切;

知道了。:被解讀為結束對話,從而令人焦慮。

想深一層,也不難明白,日本人向來都予外界很怕「麻煩」或「騷擾」到他人的印象,當覺得自己麻煩到別人便會感到很難堪,在以前的文字書寫中,句號一直被視為「結束」或「不再延續對話」的意思,甚至被解讀成不想繼續、斷然的語氣。但在電話文字通訊中,因為沒有了語氣、表情與聲音,標點符號便為了傳遞語氣的方法,而不同標點會被解讀為不同情緒(開心、親切、冷淡等),更有說真的有年輕人刻意用「句號」來暗示自己的不耐煩或生氣,根本就是一種情感表達;所以,當看到「句號」時會感到不安。其實也不奇怪。

撰文:郭昊軒圖片: Kizuna Mail、《產經新聞》、《每日新聞》

Tags : 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