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不要再找藉口了

從小到大,我們有很多不同想做的事,可能是看一本書、學習一種新語言、改掉壞習慣、抽空陪伴家人、給很久沒有聯絡的朋友傳一通訊息……但能從「待辦事項」中完成剔走的項目,又有多少呢?

充滿儀式感的藉口

曾幾何時,在還要握着鉛筆在功課寫上「年月日」的年紀,人們對生活上接觸的事物也充滿新鮮感,讓日子既充實也深刻,重點是那時候還不會感覺時間飛快。但從踏入職場開始,或許是「社畜」的生活營營役役,行屍走肉的一天又一天,驚醒過來時,才發現一年又過去大半。

這個轉變之中,我們失去的是時間,還有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的衝勁和對生活的想像力。偶爾在夜深人靜時,總會有幾個想法出現在腦海中,正是潛意識發出警報的時刻:「不如探索其他可能性,找回生命的熱情?」幾秒過後,很多人也會因決心不足,深信現在不是好時機,應等待明天、後天、下星期、下個月、下年再行動。

幸運的話,我們能活31000天

根據香港男女平均壽命計算,人的一生約有31000天,扣減大學畢業前的8030天,排除意外發生,多數人還餘下20000多天。某一天,直至發現要追趕時間,完成各項心中的任務,不讓遺憾留下時,如果天時地利人和已無法配合,那時候便後悔莫及。

有一位居港的新加坡IT人羅榮僑,年輕時來港工作並落地生根,因背付着房產物業,導致他多年來工作至上,未能享受人生,直至50多歲時才還清房貸。放下心頭大石後,他便計劃退休,好好為自己而活。2021年,他60歲,突然想起小時候的自己很想學琴,卻因家境而苦無機會,便決定開始學琴。靠着熱情和努力,他在學習10個月時,參加了鋼琴比賽STEINWAY & SONS港澳賽區的50歲以上業餘組別,最終憑一曲《念親恩》奪得比賽第二名。

現在就是好時機

一位非洲作家、經濟學家Dambisa Moyo在2009年推出首本著作《Dead Aid: Why Aid Is Not Working and How There Is a Better Way for Africa》,內容指非洲存在的社會問題嚴重,雖然得到西方國家援助,但問題非但未有解決,反而更加惡化。Moyo指出,非洲應停止接收援助,擺脫對他國的依賴,與國家的發展和問題來一場堂堂正正的直球對決,不再拖延下去。

但何時才是好時機呢?明天、後天、下星期、下個月,抑或下年?不,她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 20 年前,其次是現在(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is twenty years ago. The next best time is now.)。」

人生中不管大小的待辦事項,既然之前還沒有開始,而現在還想做的話,與其再等待所謂的時機,倒不如現在就去做吧!有些事現在不做,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再做了。

撰文:月田
圖片:《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劇照、網上圖片

Tags : 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