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The Last of Us》第二季  從絕望看見希望

HBO《The Last of Us》第二季在香港像沒有掀起多大熱潮⋯⋯有人看過不喜歡,認為沒有第一季好。也因為靈魂人物 Pedro Pascal 不再了,所以罷看,但無論如何,末日片、喪屍片總會有一班愛戴者。曾經,像劇集《Walking Dead》,也有電影《28 年後》28 Years Later,是《28 日後》、《28 週後》的續集。為什麼喪屍片和末日片長期大受歡迎? 末日戲為我們帶來什麼共鳴?

這大概和現代人的集體焦慮,以及對文明脆弱性的內心投射。很多喪屍片都在密室空間或是破瓦頹垣的災難現場、城市發生,經歷一場大廝殺和逃脫,動作場面、緊張刺激的情節,本身已包含驚險和奇情,娛樂性當然令人想追看下去;更重要的是,喪屍或末日故事都着墨於人類的生存慾望——我們一邊看着驚,一邊在想如果現實真如此,自己會怎樣做?是第一個先被殺?是厭世了而去尋死?還是會繼續掙扎求存,渴望看見光明重返?這或多或少讓我們反思自己對生命的追尋,對自我生存價值觀的思考——為了生存,可以去到幾盡?為了摯親,會喪失道德仁義?看着就是一場自我審問。

這些戲也反映人們對現實中的不安,包括未知的疾病、驚天的大災難,或是生化危機的恐懼——心裏在想,一切都有可能發生,尤其經歷過去幾年肺炎甚或現今 AI 的發展,讓我們愈來愈看不透生命,唯有從喪屍片以及當中人與人之間的極端情感中得到慰藉。看了網上不少 IG post,人們的討論還有這些——愛看這些末日片,是否隱藏着我們對原始生活的渴求?(當喪屍來襲,一切文明都沒了,重回打獵生活 )。

然而,末日戲中的希望元素也很重要,在最恐懼和黑暗的時刻,人性總不能會完全泯滅,即使為了求生。這些戲中的團隊合作,以至個人成長,失去或重建,很令人引起共鳴。 

撰文:OO
圖片:《The Last of Us》

Tags : 好習慣
 
前往下一篇文章  人為什麼會相信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