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看過,甚至未聽過《日麗》的名字並不稀奇,因為它只曾經短時間在香港少數的戲院上畫,但它卻被喻為 2022 的年度十大電影,男主角甚至入圍奧斯卡。這是一套關於一位離異的父親與女兒旅行的電影,想說的卻遠不止親情。
父親跟母親離婚後,11 歲的女兒蘇菲與31 歲的父親卡倫到土耳其共渡暑假,並慶祝父親的生日。在渡假的酒店裡他們遇上一班青少年,卡倫鼓勵女兒主動去認識新朋友,雖然女兒嘗試融入其中,但卻因為搭不上他們的戀愛話題而悶悶不樂,父親則會一個人坐在沙灘椅上休息。戲中的父親總是為女兒塗抹太陽油,好像是他向對方表達關心的方式,塗完後又會要她找年齡差不多的玩伴玩,一切看起來歲月安好。
旅程中父親的心裡其實一直都是躁動不安的,每當他一個人獨處時便會耍太極來緩解壓力,卻還是會有情緒爆發的時候。第一次是在兩個人潛水時,父親把泳鏡拋給女兒,女兒卻不留神沒接住,泳鏡沉到海裏。回到船上後父親一言不發,注意到的女兒向父親道歉。第二次是在酒店房內,女兒拿著 DV 機拍著父親,要他發表生日感言,父親卻不耐煩地要女兒停止錄影,說當年他的父母根本不在意自己的生日。第三次是某天晚上,女兒私下報名廣場的唱歌活動,輪到女兒時她想父親跟自己一起上台唱歌,父親卻大發脾氣地拒絕她,女兒只好自己一個上台。隔天晚上,父親為昨天拒絕女兒上台唱歌的事情道歉,女兒說自己不在意,還聯同廣場中所有旅客一起唱歌給當天生日的父親,父親卻未如想像般展現笑容。回到房間,父親在廁所中終於忍不住崩潰大哭,哭過後在紙上寫著很愛女兒。來到假期的最後一晚,父女在播著《Under Pressure》的廣場中隨節奏起舞,父親終於展現出放鬆的表情,接下來是父親送女兒到機場的告別畫面。
來到電影末段,是成年後的女兒重播DV的錄影重溫這一切的畫面,但父親的蹤影再沒出現過。在那個旅程裡,父親始終沒有跟女兒分享過自己的痛苦,而是默默地以自己的方式一邊守候她,一邊鼓勵她認識朋友,渡過屬於她的青春歲月。《日麗》的英文名字《Aftersun》解作太陽油,也可以解讀成 after sun,在陽光之下需要保護,在日落之後才能做回自己。
在很多電影裡,父親的角色總是默默地承受著一切的痛,即使那是超越他所能承受的。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大男人主義」,也可能是父權社會下男性被賦予過多的責任,只有到真正爆煲時才能釋放,但會否已經太遲?
撰文:安迪
照片:《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