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地方幫襯小店

百川:穿百年日本古著 從襤褸領略「勿體無」哲學

古語有云「衣衫襤褸」,通常語帶負面,但偏偏,百川的創辦人 Brian 卻當這些日本古著「襤褸」(Boro)如珠如寶,「試過在街上掉了一件,那刻真的很怕,幸好那知塊布安好無樣就躺在地上,如果給我看到,還不九秒九拾起!」說的,是眼前這塊斑駁,拼貼了不同藍色補丁的藍染布。如果沒有聽過 Brian 分享這塊布的由來,真的以為是無用布料一塊,「古人對自己的服裝珍而重之,一代傳一代,穿了洞就補,其實就是 upcycling。我們穿上身的,其實是歷史,不止是一種風格。」

襤褸,並不是貧窮的代表,這當中蘊藏著的,是古人「勿體無」的哲學。

「勿體無」精神 反思購買背後的意義

Brain為了更了解每件衣服的由來,翻看大量書籍,甚至跑去學日文,就是為了看相關的日文書籍。所以去前要預先預約,因為他一分享,起碼用上幾個小時。

 

如果在街上與Brain擦身而過,可能你會忍不住回頭多看他幾眼—— 一個頭帶帽子、留了鬍鬚、外穿野良著,腳踏木屐的年輕小夥子,「很多時我們購買的衣服,其實都是為了取悅別人,為了炫耀,但為什麼我們連穿衣都要得到別人認同呢?」不怕人望,最怕你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穿,「其實很多人購物了的衣服,最後大部分都只會躺在衣櫃中,根本發揮不到物件的意義。」

別看他現在這樣,曾經他也像其它年輕人一樣,拼命追上潮流,特別是來自日本的 Visvim 品牌,甚至不惜大曬金錢,「那時比較沉迷,直到品牌在巴黎出了 Set Kapital 系列,重新將日本古著帶到大家眼前,我就開始疑惑,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我這些古著的由來呢?我開始反思,我給了那麽多錢,到底在買些什麼呢?」

百川既是Showroom,也同樣是Brian的工作室。一步進其內,就能看見牆上掛著「博物館」級的古著,都是非賣品。

自此,他不斷翻查書籍研究,每星期飛日本,找尋這些來自日本17至19世紀(江戶至大正時期)的日本古著。「17世紀德川家康在日本實行職人制,如果你是木工,那你的下一代都只能做木工,所以他們並不只是做生意,而是重視工藝與傳承,看得非常長遠,因為影響的將會是他們的後代。但現代人不是,現在大家都想在最短的時間內,爭取到最大的利益,不斷鼓吹消費,平就買了才算。」

 只要懂得配搭,即使是古著也能著得很新潮。Brian身上穿的,是仕事着,即是工作服 ,領帶會寫明工作種類。  圖片來源:受訪者

日本有一個用語叫「勿體無」,意思指沒有辦法充分發揮某件事物的價值,造成無謂的浪費之餘,也非常可惜,這與近年來提倡的「斷捨離」概念互相呼應,「我們現在常常說要環保,其實古人一早在做這件事,他們對每件物品都珍而重之,從來都不會有浪費的出現。我接觸了古著以後,已經再沒有購買過任何衣服。」在收集了五、六箱古著後,他便在觀塘租了工廠大廈,開創了「百川」。

 

 尋找襤褸 學懂珍惜

 

江戶時代平民女生三、四歲開始學刺子繡,長大後帶出工作服出嫁,負責修補丈夫兒子的工作服,「拼貼」的襤褸布由此而生。
圖:受訪者

「襤褸」,是日本傳統布料的一種,提起它,大家就會自動聯想起 「藍染」和「拼貼」這兩個關鍵字,其實背後是有歷史原因的,「藍染是印度於七世紀、飛鳥時代時傳入日本,因為染色後布料會變挺身,防蟲、防紫外光,所以很受低下階層歡迎,直至17世紀江户時代,政府規限低下階層只可穿著茶色或藍色的服裝,而有錢人就穿酒紅色/鐵黑色的服裝,這造成大量工作服是藍染服。」工作服又可分為野良服(農民的工作服)、絆纏 (職人工作服),還有絆被、小袖、作務服、羽織等,所以「襤褸」古著有很多分類。

 Brian其實是做皮革手工藝起家,但自從養了「陳小姐」後,自覺責任重了,寧願花時間陪伴牠,這也是促使他決定「佛系」開 Showroom的其中一個原因。

因為當年物質短缺,當衣服破爛了,就用布料去修補,因此每塊布或工作服都經歷過不同時代的針黹、不同時代的布料,代代相傳,「拼貼」由此而來。每一戶人家,大抵只得一件「襤褸」工作服,所以Brian從來都不會去日本古著店尋寶,因為古著往往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每次去日本,我都會選擇一個從未去過的車站下車,然後亂逛。我曾試過在一間賣生銹鑊的老店中找到「襤褸」布,大部分其實都是從老人家手上蒐集回來的,因為至此一件,所以我每次都儘量去新的地方,不會重複。」

蒐集古著的過程其實很講運氣,正因為可遇不可求,才更懂得珍惜,一如Brian尋找買家的態度,「試過有人刻意從外國過來,問我有沒有某一個價錢的服裝可售,我堅持叫他親身過來先試一試。我寧願花數小時分享給你知這些衣服的歷史背景。」他相信,當賣家了解了一件衣服的由來後,才會更懂得珍惜。「假如你聽完後,還是很想買,那就再看看吧!」雖然是「佛系」賣家,但卻反而因此讓不少客人成為朋友,儲下了一堆熟客,可以讓他繼續安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希望透過這裏,能夠告訴別人,這些文化很值得你去學和留意;我希望透過這裏,讓大家去思考如何審視一件衣服,如何對待一件事。」

撰文:莎莉 @偽文青。去旅行。散散步

攝影:莎莉、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Tags : 好地方
 
前往下一篇文章  為小朋友而設的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