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地方

島人源:長洲島民 從設計尋回香港精神

提起長洲,大家腦海中自動浮現「張保仔」、「太平清醮」、「大粒魚蛋」等關鍵詞,「問題是,你知道太平清醮的由來嗎?你知道張保仔的故事嗎?」

由太爺那代已經定居長洲的石紀康(阿西),從事廣告界,本來已經北上定居十多年,還在當地娶得嬌妻。毅然放下一切,回流根源,在長洲開了一家小店,創立品牌「島人源」,只是為了讓大家了解長洲的傳統文化,「很多人當長洲是香港的度假小島,但其實這裏是香港的縮影,所謂香港精神,對我來說就是漁民精神,是入了血的,只是大家都已經遺忘了。」現代人一直營營役役只為尋找一個安身之處,但首先要尋找的,其實是我們到底是誰。

香港精神 = 長洲漁民精神

 

阿西將鹹魚的製作過程融入到Logo設計上,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名產」背後的故事。

阿西的太爺從內地撐船來港,第一個落腳點便是長洲,「我太爺做的是魚類批發生意,當時漁民很多,卻沒有很完善的批發系統,他便從中獲利。」賺了第一桶金,便在北社街上興建了一棟兩層樓高的建築,在當時來說可謂非常少見,「所以阿爺就不務正業,周圍走,結果就沒什麼錢剩,哈哈!」不過其實阿爺那代,曾經也賣過鹹魚,「其實『做人沒夢想,那跟鹹魚有甚麼分別?』那句是不對的,做鹹魚也要很講究,要挑選最好的魚,工序多,少些耐性也不可。」

就算是一條鹹魚,島上的居民都會用心做。在這裏,漁民學會了刻苦、安守本分,「漁民是看天做人的,他們會說『喺咁嫁啦!』但這並沒有負面的意思,而是一種順應天命的個性,因為他們知道,今天雖然下雨,但總有一天會放晴。」所以島民從來不會怨天尤人,只會樂觀地靜待最佳的魚獲來臨,「其實香港以前也是漁村,現在經常談香港核心價值,比較上都政治為主的,但其實我覺得最原本的香港,就是有一種漁民精神,那種機會主義、勇於挑戰,但同時刻苦耐勞,群策群力,是很團結的。」

在長洲找回失落香港感覺

太爺的祖屋後來拆卸重建,現在阿西就住在這間祖屋中,小店「島人源」亦位於同一條街道上。一個下雨的週末來到,遊人稀少,街道上出奇地寧靜,只偶爾聽到單車『鈴鈴』聲逐漸駛近,又逐漸遠離;路過的婆婆探頭張望,阿西親切地打聲招呼,「這條街道很少遊客會來,因為是居民比較多,不過大家街坊街里始終比較熟悉,有個照應。」

長洲其實不能以每戶去分,而是一個很大的家庭,左鄰右里,都說得出名字,「這裏其實臥虎藏龍,有很多書法家、藝術家在這裏居住:街尾有間士多,店主不太說話,但其實卻曾經出書撰寫長洲歷史;前面街口又有一位街坊畫國畫的,他專門畫蚊,最厲害的是在米上雕字。」阿西如數家珍,非常自豪。

一進門有阿西手繪的張保仔當年大戰的地圖,重塑長洲故事。

不過談起長洲,大家可能只會想週末過來玩樂,但談到住,大部分人可能便會卻步,「長洲的確很多方面都『爭一點』,上網慢、銀行只得兩間,很多東西都無法在這裏買得到。」但上網慢,就有空抬頭看看周圍,與鄰居打招呼聊天;不是太方便,才讓人份外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因為遠離城市,才保留了寧靜的空間和閑暇的時間,去思考對自己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正因為這些『爭一點』,我覺得反而保留了香港最原本的感覺,而這在其它地方已經找不到了。」

雖然失望 始終熱愛這個地方

阿西坦誠回來發覺自己生長的地方早已面目全非,但他認為,每人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已經能夠改變許多。

因為喜歡長洲,於是他自己上網看書翻閱長洲歷史,把這些歷史故事用設計轉化為產品,只是希望可以把長洲的傳統與精神,宣揚出去,「其實不應該只是我說,而是大家一起說,才能把歷史重新建構出來。不過,寧願我先做,總比沒有人做好。」假如只說不做,幾代過後,可能這些歷史將永遠被遺忘。

但離開香港多年,再回來已是百年身,回望這城,早已於想象中不一樣,有後悔過嗎?「有,是真的有後悔過。但當你人越大,去過的地方越多時,你就會問,如果到你死的那天,你想在哪裏死去呢?我會想在這裏死。就算你的父母多不爭氣,但你也不會放棄,因為你最愛的,始終是這個地方。」

Tags : 好地方
 
前往下一篇文章  等不到下一代,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