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地方

山城角樂:自創流通貨幣 自給自足的角落

中大完全可以自成一角:有農地、水塔、餐廳、宿舍、交通,甚至還有理髮店,生活機能一應俱全,資源豐富,完全有自給自足的能力。但眼看因為沒有一個溝通的渠道,沒有一個把資源整合的地方,明明有大量現有資源可用,但不少大學生卻需要外出辛勞找兼職被剝削,只爲求購買同樣物資。有一群大學生們便構想:可否不依靠金錢,讓資源互換,減少浪費,同時讓學生被平等對待呢? 於是,一間屬於學生的合作社——「山城角樂」應運而生。

 

小小角落 由學生話事

(左) 阿寶、(中) Amy與(右)Tiffany來自不同學系、不同年紀,但大家在這裏都是平等,沒有誰是老闆,共同決策。

 

山城角樂,就在中大唯一一間連鎖超級市場的旁邊。踏進這裏,彷彿走進了一間社區中心——旁邊有電磁爐可供同學煮食的「社區廚房」,還可以租借餐具、微波爐;中間就是二手物部,放置從學生退宿時收集回來的二手用品;旁邊放置了幾個衣架,上面掛上了復古的二手衣服;近門口處則放置了一張長的木枱,還有沖咖啡的用具,「這裏大部分的東西其實都是執回來或者自己弄的。好像那些掛衣架本來是梯子來的,我們便用木板將它們進行改裝;那些放置二手物品的櫃,是中大其中一個圖書館一些用舊了的櫃子。」

 

利用中大現有的物資,山城角樂的成員們把這個小小的空間,打造成便利學生所需的合作社,「在這裏,沒有所謂的老闆,所有的事務,都是經過我們討論,用民主決策的方式決定去做的。」小時候,由父母話事;長大後由老師話事,即使去到大學,同學已經成年,有能力賺錢,但卻因為沒有足夠經驗與人討價還價,經常成為被剝削的對象。山城角樂就是給學生一次充權(empowerment)的機會,「希望同學能在更多微小的細節上重掌更多的自主權。」就讀人類學的阿寶可說是山城角樂最初的成員之一,雖然現在已經畢業,但仍會偶爾與新加入會員分享想法。

 

發行「時分」貨幣 建造小型社會

 

這裏有不同的「業務」:二手衣服部、餐具租借部等,成員們研究將時分貨幣應用到更多業務上。

 

一件上衣30「分」、一件外套90「分」……這些單位,到底代表什麼呢?「我們在想,同樣付出了勞力,可否讓同學們獲得合理的收入呢?每個人付出相等的時間,就應該得到相應的價值,以換取他們的生活所需。」山城角樂為了擺脫金錢這個限制,以「山城時分」作為這裏流通的貨幣,以勞動時間的價錢去取代金錢。這裏歡迎同學幫忙看店,每次當值,就能獲得由山城角樂所發出的「時分劵」,一小時可以獲得60時分,這些時分可以用來換取二手衣服、食物等,「同學只要在我們的網站上登記成為會員,所獲取與所使用的時分,都可以在上面查閱。」

 

 同學只要成為社員,在角樂當值時便可獲得「時分」,換取其它物資。

 

「不過我們到底有什麼權利發行這些時分呢?」核心成員之一、就讀中大藝術系二年班的Amy,冷不防問阿寶這個問題。阿寶開始解釋,一個經濟是怎樣運作,「原則上應該是我們要向銀行借錢,然後收回的時分要比發行出去的多,這樣我們才能有進賬,還要計上利息,最後所得應該要社員平均分才行。」很久以前,就是透過我們祖先的這些對談,才生出了現在我們使用的貨幣、變成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社區營運,但時間久了,沒有人再研究背後的機制與理念,「如果想不通我們的權利從何而來,那這個社區便無法營運下去。」共同討論,共同擁有,共同營運,這就是合作社的精神所在。

山城角樂還會定期舉辦不同的活動,例如邀請朋友來一同煮糖水,增進同學之間的聯繫。圖:受訪者提供

 

但大家都有自己意見,而且沒有人能有最後話事權,討論過程難免冗長。大學生上莊、拍拖、玩樂,外面花花世界,為何選擇躲在這個小角落呢?核心成員之一、同樣是就讀藝術系二年班的Tiffany分享,「自從我成為了這裏的成員後,便沒有再購買過新衣,現在我身上所有的衣服都是從這裏換來的。」晚上,這群大學生放棄去派對、玩樂,就共聚在這片小小的空間,討論生與死,過去與將來,每個人都坦誠分享自己想法,「這裏經常會聽到兩個字『人本』和『溝通』,一班人如何互相溝通去建立關係,我覺得這個比派對玩樂來得更重要。」這群年輕人共同探索現有制度以外,更多的可能性,「當你愛一個地方,你就要學懂怎樣去付出。」

Tags : 好地方
 
前往下一篇文章  找個周末為個性小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