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秋傳統食物,你自然會想起月餅。但如果你有些年紀,可能還記得以前中秋食物有三寶,月餅、菱角和芋仔,還有時令水果柚子、楊桃和柿。
菱角和芋仔一般只會在中秋前後約一星期在街市的菜檔裡有售,菱角長得有點像陳腎這類乾貨,沒吃過的人還真的有點不知從何入口。《本草綱目》記載:「菱角能補脾胃,強股膝,健力益氣」古人認為菱角可補五臟,強關節,從周朝時已有吃菱角的習俗。把菱角連殼水煮,煮熟後剝開只吃中間白色的果肉,口感像芋頭,味道像栗子,作為零嘴或入饌皆宜。甚至有人會將之磨成泥做甜品,或是炆排骨炆豬肉,吃法相當廣泛。
芋仔其實就是未成熟的芋頭,收割於中秋前的芋頭尚未成熟(中秋過後便成一般芋頭),個頭較小,口感較綿密,但味道也較淡。據說中秋吃芋仔,相等於剝鬼皮,有驅走不詳之物的含意;也有說芋即護,芋仔也是護子,可以保祐子孫健康。且撇開其寓意不說,剛蒸好的芋仔去皮後蘸點白砂糖來吃,是簡單的無上美味。這個中秋不妨到菜檔看看是否有賣菱角和芋仔,也許能讓你嘗到不一樣的風情。
撰文:安迪
圖片:iStock
Tags :
好習慣